各部门、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数字中国的核心要义,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23]35号)和《2023 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教科技函[2023]99号)等文件精神,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促进我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经研究,决定举办2023年“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数字化转型交流展示活动”。现将有关活动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加人员
全校教师。
二、项目设置与说明
(一)项目设置
本次交流活动分为中职组和高职组两个组别,每个组别均包含以下项目:课件、微课、数字化教学创新案例、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案例、优秀教育电视节目。
(二)项目说明
1.课件:是指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内容、目标、过程、方法与评价进行设计、制作完成的应用软件。能够有效支持教与学,高效完成特定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各类教学软件、学生自主学习软件、教学评价软件、仿真实验软件等均可报送。
(1)制作要求:视频、声音、动画等素材使用常用文件格式。
(2)报送形式:作品以文件夹形式报送,总大小建议不超过700MB。课件应易于安装、运行和卸载;如需非常用软件运行或播放,请同时提供该软件,如相关字体、白板软件等。建议同时报送软件运行录屏解说文件。
2.微课:是指教师围绕单一学习主题,以知识点讲解、教学重难点和典型问题解决、技能操作和实验过程演示等为主要内容,使用摄录设备、录屏软件等拍摄制作的视频教学资源。主要形式可以是讲授视频,也可以是讲授者使用 PPT、手写板配合画图软件和电子白板等方式,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批注和讲解的视频。中等职业教育组微课作品鼓励体现技能训练(包括训练模式)。
(1)制作要求:报送的微课作品应是单一有声视频文件,要求教学目标清晰、主题突出、内容完整、声画质量好。视频片头要求蓝底白字、楷体、时长 5 秒,显示教材版本、学段学科、年级学期、课名、教师姓名和所在单位等信息,视频格式采用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 mp4 等),画面尺寸为 640×480 以上,播放时间一般不超过 8 分钟。视频左上角须全程出现教师本人讲课的同步画面(针对于录屏类微课)。根据学科和教学内容特点,如有学习指导、练习题和配套学习资源等材料请一并提交。
(2)报送形式:作品以文件夹格式报送,总大小建议不超过 700MB。
3.数字化教学创新案例:指创新数字化教学模式方法,拓展教学时空,探索虚实融合空间中体验式、探究式、合作式、混合式等教学新模式。促进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和教学评价创新,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的案例。包括课堂教学、研究性教学、实验实训教学、见习实习教学等多种类型。鼓励思政课、教师教育类的数字化教学创新案例报送。
(1)制作要求:须提交案例介绍文档、教学活动录像和相关材料。
案例介绍文档可包括: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教学效果、教学成果、获奖情况、推广情况等。
教学活动录像:反映信息化课程教学情况,针对案例特点,提供合适的教学活动录像,可以是具有代表性的单节课堂教学实录、多节课堂片段剪辑、专题介绍视频等多种形式。使用 mp4 等格式,时间总计不超过 50 分钟。
相关材料:教学设计方案、课程资源等。
(2)报送形式:作品以文件夹格式报送,总大小建议不超过700MB。
4.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案例:作品提交单元为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教学视频,视频内容为一节课或一节课中的一个教学片断。视频以职业岗位能力与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围绕单一和明确的实践性教学主题,以相对完整和独立的工作项目、典型任务、技能操作、实验实训过程等为主要内容,使用摄录设备、录屏软件等拍摄制作。鼓励将行家里手、能工巧匠等引入教学,开展双师或多师协同合作的教学,实现深度校企合作。可分为以助教为主的教学案例和以助学为主的教学案例。以助教为主的教学视频反映一堂课完整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帮助教师观摩和研究教学方法;以助学为主的教学视频突出教学演示与操作等,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1)要求:须提交教学视频及其他配套资源。
教学视频:反映实践教学情况及特点,视频数量为一个,时长不超过25分钟。视频须提供缩略图,图片比例为16:9,最小尺寸220×124,格式为.jpg。
配套资源:可支持视频学习的颗粒化资源总和,与教学视频有机融合,包括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在线试题、作业、答疑材料等。
(2)报送形式:作品以文件夹格式报送,视频格式为MP4,总大小建议不超过1GB。
5.优秀教育电视节目:是指教育电视新闻、校园电视作品、教育电视主持人风采等交流、展示类视频资源。
(1)制作要求:
教育电视新闻(含校园新闻):每条新闻时长控制在 3 分钟以内;校园新闻应围绕一个新闻主题摄制,每条新闻控制在 1 分钟以内。
校园电视作品(新闻专题类):校园专题以记录典型人物、文体活动或探讨校园生活热点问题,宣传学校办学特色为主题,时长控制在 10—15 分钟。
校园电视作品(校园 DV、MV):应具有微时长、微周期、微投入、主题集中、故事情节完整特征,适于在各种媒体(特别是移动媒体)上播放,时长不超过 10 分钟;MV 包括校歌和其他适合学生演唱的歌曲,制作完成后有字幕,时长 3—5 分钟。
教育电视主持人风采:包括专题采访、栏目主持(不含电台播音主持);时长控制在 10 分钟以内。
(2)报送形式:前期录制分辨率不低于 720×576,视频制作推荐使用高清制式,压缩推荐采用 H.264 编码方式,码流率不低于 256Kbps,封装格式推荐使用 MP4,总大小不超过 2G。以文件夹方式上报。
三、资格审定
项目作品要按照文件中所规定的范围、标准进行设计、制作,要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方式的变革,展现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整合并利用优质资源,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
课件、微课作品限作者一名;其它每件作品作者不超过 3 人,每位参加教师(第一作者)限报送一件作品。
作品须为原创作品,资料的引用应注明出处,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其责任由作品作者承担。有政治原则性错误和学科概念性错误的作品,取消参加资格。杜绝弄虚作假行为,一经发现,取消参加资格。
四、报送办法
各组织学院认真组织,严格评选,择优推荐。2023 年 4 月 7 日前学院完成初选并提交项目作品、项目作品登记表(附件 1)、交流活动工作联系人信息表(附件 2)、交流活动汇总表(附件 3),其中附件2和附件3由学院相关比赛负责人进行填写并提交。作品以学院为单位进行提交,不接受个人提交作品。
提交材料方式:
1.以学院为单位提交以下电子版材料:交流活动工作联系人信息表(附件 2)、交流活动汇总表(附件 3)发送至钉钉邮箱 chenjing0548@dingtalk.com。
2.提交作品的文件夹命名方式:高职作品和中职作品分别建立文件夹,命名方式为:“**学院高职/中职作品”,每个作品文件夹命名方式为:“高职或中职+项目名称(如:微课、课件等)+姓名”,每个作品文件夹中包括个人作品和作品登记表,按照方案中的报送要求进行报送。
由于作品文件一般较大,邮箱发送不便,另外,为防止作品提交出现遗漏,请各学院活动负责人至后勤服务保障中心116室提交作品,因此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五、奖项设置
学校根据各学院提交作品进行评选打分,根据当年省厅要求的中职组和高职组的名额进行推荐,选拔优秀作品参加省级评选。对评选结果的异议和处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
六、其他事宜
联 系 人:信息中心 陈静
联系电话:0373—3720020